health care
發布時間:2021-09-08 瀏覽次數:458
快到夏天了,空氣濕度增大,潮濕的環境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適,人們尤其要注意除濕、保保健。酒的保健作用,古籍就有記載。東漢班固《漢書食貨志》曰:“酒為百藥之長。”這是古人對酒在醫藥領域應用的高度評價。
東漢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解釋“醫”字: “醫,治病工也。”左上部分的“醫”,是指外部創傷,右上部分“殳”指以按摩、針刺等治病動作,下半部分“酉”,本義指酒。即:受傷之后,通過按摩、針刺等手段,再內服外敷酒,以達到治愈的目的,稱之為“醫”。
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,古人在飲酒生活中,還發現了酒有“通血脈,散濕氣”,“行藥勢,殺百邪惡毒氣”,“除風下氣”,“開胃下食”,“溫腸胃,御風寒”,“止腰膝疼痛”等作用?,F代醫學研究則表明,除了上述功效,飲少量白酒還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,從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、利小便及驅蟲的作用。
酒在醫學上的應用,也是我國醫藥學的一大發明。長沙馬王堆曾經出土了一本《五十二病方》,這本書里一共有283個方子,其中光是用酒入藥的就有33個。到了明朝,李時珍寫了《本草綱目》,里面一共記載了200多種藥酒。現代仍然有很多藥酒愛好者,經常用枸杞子、五加皮、陳皮、人參等中藥泡酒。
醫學研究表明,目前最好的中藥介質(溶媒)還是白酒。絕大多數中藥成分是醇溶性的,而不溶于水,故傳統上絕大部分中藥材都是用白酒浸泡。不過我們建議大家,想用藥酒調理身體,一定要遵從醫囑,避免出現危險。